宣导旅游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景点推荐

文章内容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_奥陶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zmhk 2024-05-27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_奥陶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论奥陶纪生物大灭绝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常见和深入的问题,我将详细回答每一个问题,并分享我的见解和观点。1.历史上有几次生物大灭绝2.地球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_奥陶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论奥陶纪生物大灭绝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常见和深入的问题,我将详细回答每一个问题,并分享我的见解和观点。

1.历史上有几次生物大灭绝

2.地球上5次生物大灭绝,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奥陶纪十大恐怖生物 揭秘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原因

4.2亿年前的史前古生物是因何灭绝的?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_奥陶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历史上有几次生物大灭绝

       历史上有五次生物灭绝事件,最早由大卫·骆普和杰克·塞科斯基1982年发布的论文所认定: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奥陶纪晚期或奥陶纪与志留纪过渡时期,4.50亿年前至4.40亿年前,约27%的科与57%的属灭种。从灭种的生物分类的属的数量,被评为五次大灭绝事件的第三位。直接原因是冈瓦纳大陆进入南极地区,影响全球环流变化,导致全球冷化进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面大幅度下降。

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3.75亿年前至3.60亿年前,接近泥盆纪-石炭纪过渡时期。这次主要是海洋生物的灭绝,陆地生物受影响不显著。约19%的科、50%的属灭绝。这次大灭绝事件持续了近2000万年,期间有多次灭绝高峰期。造礁生物消失,竹节石类、腕足动物的3个目、四射珊瑚10多个科灭亡,称凯勒瓦瑟尔事件,也称弗朗斯-法门事件。由于灭绝事件持续时间很长,其根源很难辨识。可能的生物学原因是在此前的泥盆纪陆生植物大量繁育,导致地球大气中氧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大幅减少,地球进入卡鲁冰河时期所致。陆生植物进化出发达的根系深入地表土之下数米,加速了陆地岩石土壤的风化,大量铁等元素释放进入地表水,造成了水系的富营养化大暴发,导致了海底缺氧事件。海洋表层的繁盛的有机物的沉降,使得全球碳循环中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大量进入海底沉积层,也加强了地球冷化。泥盆纪也是陆地上生成大煤田的时期,这也加剧了二氧化碳固化入岩石圈。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发生在2.51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这是已知的地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许多动物门类整个目或亚目在此次灭绝事件中全部灭亡。曾普遍分布的舌羊齿植物群几乎全部绝灭。早古生代繁盛的三叶虫全部消失。?类原有40多个属,该世结束时完全消失。菊石有10个科绝灭;腕足类之前有140个属,在该事件后所剩无几。总共约57%的科、83%的属(53%的海洋生物的科、84%的海洋生物的属、大约96%的海洋生物的种),估计有70%的陆地生物包括昆虫的物种灭绝了。对于植物的影响较不明确,但新植物类群在此次灭绝后开始占优势。全世界几乎没有三叠纪早期形成的煤田。这次大灭绝事件的可能成因包括西伯利亚大规模玄武岩喷发造成的附近浅海区可燃冰融化大量释放温室气体甲烷,盘古大陆形成后改变了地球环流与洋流系统等等。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2.0亿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过渡时期。约23%的科与48%的属的生物灭绝。其原因尚无定论。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缩写为K-T灭绝或K-T事件):6千5百万年前,约17%的科、50%的属、75%的物种灭绝。这次灭绝事件被评为五次大灭绝事件的第二位,仅次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其成因一般认为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陨石撞击。

地球上5次生物大灭绝,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地球经历过五次次物种大灭绝。

       1、第一次时间:发生于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事件:导致大约85%的物种绝灭。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又称奥陶纪大灭绝。

       奥陶纪(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纪,开始于公元前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

       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发生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

       在大约4.4亿年前,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如此。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冰川锁住水,海平面降低,原先丰富的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85%的物种灭绝。

       2、第二次时间:3.65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又称泥盆纪大灭绝。

       泥盆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发展的时期,鱼类相当繁盛,各种类别的鱼都有出现,故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从总鳍类演化而来的,两栖类、爬行类的祖先四足类(四足脊椎动物)出现。

       对古气候的研究显示泥盆纪时期是温暖的。化石记录说明当时远至北极地区都处于温带气候。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

       3、第三次时间: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又称二叠纪大灭绝。

       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

       4、第四次时间: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又称三叠纪大灭绝。

       始于公元前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海西运动以后,许多地槽转化为山系,陆地面积扩大,地台区产生了一些内陆盆地。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沉积相及生物界的变化。

       从三叠纪起,陆相沉积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都有大量分布。古气候方面,三叠纪初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干旱的特点;到中、晚期之后,气候向湿热过渡,由此出现了红色岩层含煤沉积、旱生性植物向湿热性植物发展的现象。植物地理区也同时发生了分异。

       5、第五次时间: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事件:三叠纪晚期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整体灭绝。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又称白垩纪大灭绝或恐龙大灭绝。

       

扩展资料:

       第六次物种灭绝

       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人类只注意到具体生物源的实用价值,对其肆意地加以开发, 而忽视了生物多样性间接和潜在的价值。

       使地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的蚕食。科学家估计, 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

       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不知道以前就已经灭绝。

       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

       估计从1990—2020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即每天减少50—150种。在过去的400年中, 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灭绝一个种。

       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7—70倍;在二十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

奥陶纪十大恐怖生物 揭秘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原因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

       大约在5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在此次灭绝事件中,共有85%的生物死亡,其中主要是海洋底栖生物,引起灭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伽马射电暴。

       在奥陶纪生物大灭绝之前,地球生物曾经迎来了一个繁盛的时期: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在短短2千万年-2.5万年的时间里,也就是不到地球生命发展史1%的时间里,迅速出现了90%以上的动物门类。

       在此之后,地球环境变得温暖且稳定,海洋比如今要高100多米,使得奥陶纪时期有许多浅海可以供生物生存。

       虽然当时地球上已经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生命,但如果你穿越到此时的地球,站在陆地上你将寻觅不到任何生物的踪迹,这是因为此时所有的生命都在海洋中。

       然而在大约5亿多年前,地球生物开始大量灭绝。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一个比较主流的假说:伽马射电暴。

       距离地球6000万光年外有一颗恒星爆炸了形成了一个超新星,而在此时它的两极发生了巨大的能量束也就是伽马射电暴,不幸的是它刚好击中了地球。

       伽马射电暴一共持续了10秒钟,但在这10秒中产生的能量包含了10个太阳的能量,使得地球大气分子发生变性,其中有30%的臭氧层被伽马射电暴带走,导致大量的太阳紫外线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

       而在奥陶纪时期,大量的生物生活在浅海,紫外线能够直接穿越大气与海水照射到这里,使得大量对环境敏感的浮游生物死亡。而浮游生物是海洋生物的基石,浮游生物的死亡也导致了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灭绝。

泥盆纪生物大灭绝

       3.8亿年前,地球正处于泥盆纪晚期,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海洋生物遭受重创;导致此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多次小行星撞击以及火山喷发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泥盆纪晚期,植物已经走向陆地,不过当时还没有出现食草动物,所以此时植物几乎处于没有任何天敌的状态,只要环境条件合适,它们就能够大量生长。而植物的生长又导致地球上的碳-氧循环遭受破坏,由于没有足够的生物消耗氧气,导致地球上的氧气含量不断上升,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地球温度下降,许多无法适应寒冷的生物因此而灭绝。

       除此之外,地球在这个时期还遭受了多次的小行星撞击事件,虽然这些小行星撞击事件没有像6500万年前一样威力巨大,但这个时期经历的次数多,而每一次都引起少量生物灭绝,但合在一起就引起了地球生物大灭绝。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

       大约在2.5亿年前,地球迎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生物大灭绝,超过95%的生物物种在这个时期灭绝消失,而导致这次超大规模生物灭绝的原因,很可能是地幔柱喷发。

       我们知道,地球有一个炙热的地核,而地核之上又是熔融状态下的地幔层,地幔层的物质粘稠且具有流动性。而且,下地幔层的温度较高,而上地幔层的温度较低,上下温度不一致导致了地幔层内部会发生热对流事件。地幔层的物质在热对流作用下缓慢地流动,而这也导致地幔层上方的地壳发生移动,这就是地球板块运动的原因。

       在二叠纪晚期时,所有的陆地因为板块运动都挤压在了一起,形成了盘古超大陆。但与此同时,火山运动以及地震等灾害的发生,导致陆地再次分离。导致此次盘古超大陆分离的主要元凶就是:超级地幔柱的喷发。

       超级火山的爆发只是导致生物灭绝的前因,超级火山爆发之后引起的气候剧变才是导致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由于当时地球上已经出现了植物,而且植物数量非常多,所以火山在爆发时,携带高热量的火山碎屑点燃了整片森林,使地球温度升高。

       而且,火山喷发时还会导致大量二氧化硫进入空气,当二氧化硫和空气中的水分结合时,就会形成酸雨,酸雨改变了地球土壤以及河流、海洋中的成分,使得大量生物灭绝。

       除此之外,火山灰还会进入空中遮挡太阳,使地球上长达几十年没有太阳的照射,而这也会导致生物大量灭绝。

       种种因素的累加,导致了大量生物灭绝,但仍旧有幸存的生物逃过了大灭绝,继续演化。

三叠纪生物大灭绝

       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又迎来了一次生物大灭绝三叠纪生物大灭绝,此次导致了76%的生物灭绝,但也因此把恐龙推向了地球霸主之位。

       我们知道,在二叠纪时期地球形成了超级盘古大陆,而盘古大陆的形成使得荒漠干旱地区增多,这使得更为保水的羊膜生物开始繁盛。其中就包括恐龙的祖先:蜥形纲和哺乳动物的祖先合弓纲。但由于卡尼期洪积事件,也就是在当时下了一场持续200万年的大雨,使得恐龙开始崛起。在三叠纪开始之前,恐龙化石只有5%,但三叠纪结束之后恐龙的化石达到了90%以上。

       然而其他生物就没那么幸运了,大约在2.35亿年前,在现如今美国和加拿大地区有一个地方叫做兰格利亚, 这里发生了一次火山喷发,史称:兰格利亚火山喷发。

       和其他火山喷发不同的是,这次火山陆陆续续喷发了500多万年,向地球喷发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碳又导致当地温度升高,使得海洋中的甲烷被释放到大气层中。

       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强劲20倍的温室气体,这也导致了当时地球全球温度上升了4-7摄氏度。

       正是因为这次高温事件,导致了卡尼期洪积事件的发生。但也导致地球海洋酸化以及火山灰阻碍太阳光线的进入,使得地球又重现二叠纪一般的生物大灭绝。

白垩纪生物大灭绝

       地球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恐龙大灭绝,在这次事件后龙族一蹶不振,而兽族开始繁盛了起来。

       导致恐龙大灭绝的原因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小行星撞地球。在当时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引发地球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和二叠纪、三叠纪一样,火山爆发又会导致地球温度下降,海水酸化,以至于大量生物死亡。但仍有极少部分的生物逃脱了生物灭绝,并且在之后的日子再次繁盛了起来。

       经过了5次生物大灭绝之后,属于哺乳动物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2亿年前的史前古生物是因何灭绝的?

        奥陶纪是地球地质年代中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出现于4.9亿年前,仅维持了0.01亿年及结束。据科学家称,奥陶纪共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晚奥陶世。这三个时期是海侵(海水对大陆区侵进的地质现象。)最为严重的一个时期,可以说,奥陶纪的地球就是一个大温室,海生无嵴椎动物进一步繁盛,也衍生出了许多 恐怖生物 ,下面排行榜就来带您见识奥陶纪时期的生物,告诉您奥陶纪有什么生物,奥陶纪巨大生物有哪些?以及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原因。

奥陶纪十大恐怖生物

        1、广翅鲎

        广翅鲎诞生于奥陶纪,距今约4亿6000万-4亿4500万年前,又名板足鲎目、广翼目,通称广翅鲎、板足鲎、海蝎,是一种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动物,繁盛于志留纪,灭绝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大约生存了2.5亿年。

        该类动物部分物种的体型相当庞大最长可达2.35-2.55米长,是当时最大的生物之一。不过多数种类在20厘米左右。

        它们生活在河口和三角洲附近,是可怕的食肉动物,并且是群居动物,部分种类的头部长出了两只巨大的钳子,这是它们的第二对足所演化而来的,用来对目标进行攻击,锋利的爪可以抓住一条滑熘熘的鱼。并且它们全身上下都覆盖着厚厚的外骨骼形成的铠甲,对身体进行保护。

        广翅鲎有一双复眼和一对所谓单眼小眼睛。其中第三和第四对足用来行走,第五对足用来游泳。

        由于广翅鲎的腿在进化中不断演进变得十分粗壮,使得部分物种已经有了在陆地上活动的能力。化石研究表明其中的一些物种除了原有的腮以外,已经进化出了第二套腮,用于唿吸空气中的氧气,从而具备了登上了陆地,进行两栖式的生活条件。广翅鲎曾大量的生活于今天的美国纽约州。1984年,广翅鲎属的板足鲎被选为纽约州官方标本。

        2、鹦鹉螺类

        奥陶纪时期,虽然海中出现许多种类的海蝎,大有称霸海洋之势,但有一种原本在海床上慢慢爬行的原始螺类(Plectronoceras)在它们锥状的壳内形成隔板,使它能包住空气,让笨重的螺壳能够漂浮,而且隔板之间还有体管相通,藉由调节隔板内气体和液体的比例就可以控制浮力的大小。当不再需要负担体重后,它们只要收缩肉体,并把海水堵在肉体和住室的空隙,被挤压的海水只能从狭小的漏斗管喷出,这么一来,不但可以产生喷射推进力,也可以藉由转动漏斗管来控制运动的方向。

        有了这样像潜水艇加喷射机的精良装备,使得鹦鹉螺类成为、志留纪时期最快速,也是奥陶纪十大恐怖生物中最恐怖的杀手掠食者,海洋中的任何其他动物相形之下动作就显得迟缓多了,因此多沦为像鹦鹉螺类这样贪得无厌的掠食者的点心。鹦鹉螺类在古生代辐射演化出各种壳形,有直的、弓形的、卷的、先卷后直的,有的直角石类有一辆小货车那么大,非常惊人。

        最近开始有学者注意到:观察鹦鹉螺壳上的生长纹可以看出月球绕行地球的周期,就像树木的年轮一般。正因为鹦鹉螺有四亿多年的演化史,所以可以藉由各个年代鹦鹉螺类化石壳上生长纹的比较来推测不同时期月球绕行地球一周所需的天数。结果发现月球绕地球一周的天数渐渐增加,也意味着月球正在渐渐远离地球,而美法两国的天文科学家也发现最近28年来月球已远离约1公尺。透过观察:现生种鹦鹉螺的壳上,生长线是30条,新生代渐新世的鹦鹉螺壳上,生长线是26条,中生代白垩纪有22条,侏罗纪有18条,古生代石炭纪是15条,奥陶纪是9条。因此在距今4亿2000万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有9天,据推测:当时月亮和地球的距离只有现在的43%,附带一提:当时地球自转一周,也就是一天只有21个小时。鹦鹉螺外壳的生长节律性为古天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极重要的线索与证据。

        3、奥陶纪三叶虫

        奥陶纪海洋里生活着500多种三叶虫。三叶虫是非常知名的化石动物,其知名度可能仅次于恐龙。在所有的化石动物中三叶虫是种类最丰富的,这虽然奥陶纪没有寒武纪时期的种类多,但其数量仍是巨大的。这是今天三叶虫化石如此普遍的原因之一。

        虽然三叶虫只在背部有盔甲,但是它们的外骨骼还是相当重的,它们的外骨骼是由甲壳素为主的蛋白质联合方解石和磷化钙等矿物组成的。不像其他节肢动物那样能够在蜕皮前重新吸收外骨骼中的大部分矿物,三叶虫在蜕皮是将所有盔甲中的矿物全部抛弃,因此一个三叶虫可以留下多个良好地矿物化的外骨骼,这提高了三叶虫化石的数量。在蜕皮时外骨骼首先在头部和胸部之间分开,这是为什么许多三叶虫的化石不是缺少头部就是缺少胸部,其实许多化石是三叶虫蜕掉的皮,而不是死去的三叶虫形成的。大多数三叶虫的头部有两个面部缝合来简化蜕皮过程。头部的两侧有一对复眼,有些种的复眼相当先进。

        4、海林檎

        海林檎是灭绝于泥盆纪晚期的一类棘皮动物,是棘皮动物中最古老、骨骼组织最简单的一纲。

        它们形状为球形,与苹果类似,故名(林檎为苹果的古称)。它们和海百合有惊人的相似处,都是利用茎节附着在基底上,有一个由许多不同骨板组成的膨胀壳。具有萼和腕,萼部骨板(萼板)多达13至200块,萼板上具有板孔,沟孔系统复杂。

        海林檎没有真正的肢,因此它们利用短小没有分叉被称为鳃的支臂从水中滤取食物。此外,它们的骨板上有独特的孔结构,用来唿吸。海林檎纲约有100属左右,在奥陶纪开始出现,泥盆纪灭亡。

        5、笔石

        笔石最早出现于中寒武世,奥陶纪大量繁盛,主要营漂浮方式,分布广,演化快、容易保存,是奥陶纪重要的分带化石。 早奥陶世早期以树形笔石为主,中期正笔石类中的无轴亚目大量繁盛,晚期有轴亚目的雕笔石出现;中、晚奥陶世是正笔石类的鼎盛时期。志留纪的笔石化石甚多,其中以单笔石类为主,如单笔石、弓笔石、锯笔石、耙笔石等。泥盆纪时正笔石类大部分绝灭,只剩下少量的单笔石和树笔石类。笔石最后于石炭纪晚期灭绝。

        6、苔藓虫

        目前生存的种类有近4000种。自奥陶纪生存到现代,约有15000个化石种。据称是三叶虫灭绝的凶手。

        三叶虫灭绝的原因,生物学家是这样说的:鹦鹉螺类、板足鲎类以及鱼类等肉食性生物的兴起,柔弱的三叶虫成为吞食的对象,再加上海洋环境的改变,造成了三叶虫的灭绝,但至今没有可靠证据来证实这样的说法。

        苔藓动物出现在奥陶纪,海洋中苔藓虫逐渐兴起,三叶虫则逐渐衰亡,这一起一落,让人们很容易把三叶虫的灭绝和苔藓动物的兴起联系起来,在我们采集到的奥陶纪三叶虫标本上,发现了许多寄生的苔藓虫,寄生部位明显地出现了病理改变。

        也许有人会置疑,何以见得三叶虫体表寄生了苔藓虫,就会导致它的死亡?现代海洋中的甲壳类生物身上,也往往寄生着这样那样的生物,它们都和谐地共生在一起。何况,冰冷的化石能证实苔藓虫是附着在三叶虫活体上的吗,它们也许是固着在死亡后散落的三叶虫甲壳上。

        7、海星

        海星(棘皮动物) 奥陶纪时期的海洋生物是现代动物的最早祖先。当时珊瑚和叫做星状动物的古老海星生长在洋底,它们也是从奥陶纪就生存到现在的生物代表。

        8、甲胄鱼

        甲胄鱼是现存圆口纲动物,如七鳃鳗的祖先,最早出现于奥陶纪,泥盆纪末灭绝。外形似鱼,甲胄鱼头及身体外部被以骨板。口部无上、下颌,没有骨质的中轴骨及真正的偶鳍,与鱼不同,而与现生的圆口纲相似。

        9、丰娇昆明鱼

        目前属只有一个物种的鱼类就是丰娇昆明鱼,它也是已知最古老的嵴椎动物,科学家发现的最早化石在5亿3千万年前寒武纪的地层被发现。它似乎是有由软骨构造的头颅骨及骨骼。

        10、层孔虫

        层孔虫是一类已经绝灭的海生群体生物,因其共骨的表面呈层纹状而得名,它们出现在奥陶纪晚期,于白垩纪完全灭绝。

        在世界各地志留纪、泥盆纪的碳酸盐沉积地层中几乎都有它们的代表,中国珠穆朗玛峰的侏罗纪中发现有准放射层孔虫等。在日本则多产于侏罗纪的鸟巢石灰岩上。

        它们全为海生,群体底栖、固着海底或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通常生活在清澈温暖、盐度适中、阳光充足、水动力较强的浅海中,也有生活在潟湖或礁前较深水域中的。常和珊瑚、藻类等构成生物礁。

        其实总的来说,据目前的化石资料记载奥陶纪十大恐怖生物最恐怖的应当属于广翅鲎和鹦鹉螺类,更多的生物还需要科学家去探索发现,如果有最新奥陶纪恐怖生物发现,本文会第一时间做更新。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原因 奥陶纪时期远不止记载的这十大恐怖生物,其中更有许多棘皮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等,相对于寒武纪,奥陶纪的生物发展的更加繁荣,但生物如此繁盛的时期也遭遇了地球上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奥陶纪大灭绝的生物分类数量被评为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第二位。

        奥陶纪大灭绝包括了约85%的物种灭亡,27%的科与57%的属灭种,科学家推算此次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冈瓦纳大陆进入南极地区,影响全球环流变化,导致全球冷化进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面大幅度下降。

        不仅如此,奥陶纪还发生了3次大规模的8级火山喷发,这也是主要原因。不过这些都是科学家的猜测,无法亲眼证实,另一种更受认同的说法是据地6000光年的恒星爆炸,伽马射线击中地球,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直接杀死了奥陶纪当时的大部分生物。

       在地球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共有五次生物大灭绝是已经探明的。也就是说地球上曾经存在着六代霸主,而因为五次生物大灭绝,前五代霸主都退出了历史舞台。这里说的生物大灭绝不是指一个物种灭绝,而是整个科、目、纲的物种全部灭绝。比如,第五次生物大灭绝时,白垩纪末期恐龙大灭绝,就属于整个恐龙目被灭绝,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目的生物也在同一时期灭绝了。

       以下来细说一下五次生物大灭绝。

       第一次大灭绝?奥陶纪大灭绝。奥陶纪的生命还离不开海水,此时,海洋无脊椎动物种类异常繁荣,成为地球上的?第一代霸主?,奥陶纪处在大冰期,气温剧烈变动使得地球上85%的生物灭绝了。

       第二次大灭绝?泥盆纪大灭绝。泥盆纪时期,地球上开始出现两栖动物和脊椎动物,但是数量最多的还是?第二代霸主鱼类。这个时期,有一个300亿立方前面的岩浆喷发,其影响持续200万年,生物灭绝了近65%。

       第三次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这次大灭绝科学家主要的观点是大陆漂移说和自然灾害说,这一时期大陆板块活动比较活跃,各板块之间的运动相对加剧由此会引起火山和地震的爆发,导致了第三次大灭绝。

       第四次大灭绝?三叠纪大灭绝,也就是2亿年前的这次大灭绝。三叠纪的地球霸主是爬行动物。考古学家通过对三叠纪末期的生物化石所在的岩层进行分析,发现这一时期岩层湿度远高于其他时期的要高,所以据此科学家推测这一时期经常下大雨,这场可能持续了100万年的大雨导致生物大量缺氧而灭绝。此次一共有76%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了。

       第五次大灭绝?白垩纪恐龙大灭绝。这次灭绝学者给出的主流说法是与陨石撞击地球有关,导致阳光无法照射到地球表面,很多生物在饥寒交迫中灭绝。

       其实,现在还有很多史前生物生存下来,比如七鳃鳗,七鳃鳗的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伍亿三千万年前,属于圆口纲,七鳃鳗目。鲎的祖先最早出现在泥盆纪,也就是在第二次大灭绝时期,但是现在鲎还存活于世,并且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好了,今天关于“奥陶纪生物大灭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奥陶纪生物大灭绝”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